正確處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必須緊密結合,擰成一股繩。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而家庭教育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家校雙方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提升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怎樣處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呢?
一、明確家長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毋庸置疑,順利開展家校合作的前提是教師與家長相互了解。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所在班級的情況知之甚少,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的家長屈指可數。很多家長認為,既然孩子走進了校門,學校就要全權負責;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教師的事情,與家長無關。同時,有些教師由于受到不科學的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是絕對的主角,家長是配角。在某些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上,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在講臺上高談闊論,家長們則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或聽或記。而且,這種情況往往會持續兩三個小時。在這種家長會上,教師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家長則沒有什么地位可言。如此一來,家校合作育人從何談起?鑒于此,學校必須進行改變和創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凸顯家長的地位,發揮家長的作用。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主動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并且與教師一樣成為核心。
二、利用互聯網打造家校合作新平臺
近年來,互聯網已廣泛普及。教師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微信群或QQ群,打造新型的家校合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向家長隨時通報孩子的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并及時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家長則可以隨時掌握班級的管理動態,并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
實踐證明,家校合作網絡平臺可以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信息傳遞更為暢通和快捷,從而有力地促進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鞏固家校合作的基礎,不斷推動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繼承和發揚家訪等優良傳統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家訪是教師最愛使用的“常規武器”。例如,學生違反班規校紀了,班主任就要家訪,與其家長攜手探討育人之道;學生在某一個方面落后了,任課教師就要家訪,與其家長共同商量轉化孩子的辦法,等等。在家訪時,教師、學生和家長處于同一空間,促膝長談,能夠很快地縮短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加深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感情。一方面,學生能深刻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從而產生強烈的上進心,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另一方面,家長通過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能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對孩子的重視,從而愿意成為學校教育的支持者。
(作者單位:菏澤市牡丹區第二小學)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